-
淮南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,位于安徽省中部偏东,淮河中游,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。
以下是关于淮南的一些特点:
1. "历史底蕴":淮南历史悠久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居民活动。汉高祖刘邦曾在此建立过“淮南国”,因此得名。历史上,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,许多战役在此发生。
2. "工业基础":淮南以煤炭工业著称,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。此外,淮南还有电力、化工、建材等工业。
3. "旅游资源":淮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,如八公山风景区、焦岗湖风景区、寿县古城等。其中,八公山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。
4. "文化特色":淮南方言属于江淮官话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此外,淮南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,如淮南牛肉汤、豆腐皮等。
5. "地理位置":淮南地处安徽省中部,东临长江,南接合肥,西靠六安,北与信阳相邻,交通便利。
6. "经济发展":近年来,淮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新兴产业,如新能源、新材料等,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。
总之,淮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、丰富文化和重要工业地位的城市。


举报 -
淮南是个移民型城市,最早的淮南基本没有太多人。
提到淮南,不能不说煤炭,古时候就发现有煤矿,清朝还是什么朝代忘了,最早的规模煤矿的应该是大通煤矿,在日军侵华时期就存在,现在田东往大通区的路边还留有日军建造的炮楼。我的爷爷就在日本人控制的大通矿工作过,那是个以人换煤的罪恶时期,大量青壮年和未成年沦为劳奴,大量人被活活累死,具体惨状可参见现在大通区的“万人坑”遗址。
新中国早期,因工业发展需要,煤炭资源的需求加大,发现很多新矿,由于开采技术和相关技术人员的需求,大量外来移民迁入,其中以东北的煤炭相关人才居多,煤炭系统很多东北人(老一辈)。现在的淮南矿业集团的gdp占淮南市的50%左右。(前两年的数据,近期可能已经下滑)
淮南的人口聚集基本是团状,早期以各个煤矿为点,以矿工居民聚集之地为中心发展起来的,比如谢家集区有谢一矿谢二矿谢三矿,八公山土坝孜矿等,现在当地的居民聚集区,大部分人家里都在煤矿上工作。潘集区除了煤矿外,还有大量农业用地和农业人口,但还是以煤矿才逐渐繁荣起来的。山南新区是前几年新设立的新区,前几年发展也很快,因为洞山隧道的开通,市区与南边的合肥有了更顺畅的沟通。
淮南人性格偏直爽,易冲动,但近些年随着整体教育程度提升和公民素质提高,有很大改观,总体说来,淮南人很好相处。
淮南由于早期经济发展依靠煤炭过多,加之现在煤炭行情不好,近些年正在积极寻求转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再说点琐碎的吧,想起看过一本淮南历史的书。说现在的田家庵区之所以叫这个名字,是因为最早的淮河边摆渡的有一户姓田的人家,搭了个草庵。来来往往的过河人就称呼田家庵。所以,这个区的名字命名也很有意思。
春申君墓在淮南。至于是真身还是衣冠冢,那就不知道了。
淮南以前是楚国的边境,所以现在施工的经常能挖到当时的文物,玉器和武器,青铜剑什么的,前些年还出过一个盗墓案,上了今日说法栏目。话说我也见过挖地基挖出来的短剑和玉器。
还有历史上很有名的八公山,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这两个成语都出自于此
还有豆腐的发明地也在淮南八公山(这点我本人不是很认同,因为据记载豆腐的发源地现在在地理划分上属于寿县,就是古寿春,所以……)
顺便说句,淮南火车站广场那个雕像,淮南王刘安,他不是淮南人,当时他的封地是在淮南,但那是淮河以南,很大一片,所以,我们把淮南王硬拉过来,除了名字有联系再也想不出什么,为了旅游做宣传而已。
再说一点寿县吧,寿县属于六安,但据说淮南要了很多年,因为距离淮南太近了,淮南人一直都把它当淮南的地盘,我家离寿县大概不到10公里,我的几个同学也是寿县人,到淮南来上学,完全没有隔阂。加上古战场啊,豆腐起源啊,这些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,所以淮南征服迫切想把寿县划分过来也不是说说,是真想要啊。寿县的古城也不错,有机会可以去看看,靠近淮河边还有个水利设施,还几百年了还可以用,叫什么我忘了。
八公山靠近寿县一侧,还有廉颇的墓,当年廉颇老了最后就来了八公山。这个墓好像也是衣冠冢,现在什么都没有了,我去看过一次。还有南塘,赵匡胤困南塘的典故就发生在那里。
举报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