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探寻淮南千年豆腐文化传承之旅是一次深入挖掘历史、体验传统、感受文化的旅程。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旅行方案:
一、行程安排
1. 第一天:抵达淮南
- 抵达淮南,入住酒店,休息调整。
- 晚上可品尝淮南特色美食,如豆腐宴、淮南牛肉汤等。
2. 第二天:探访豆腐文化遗址
- 早上参观豆腐文化博物馆,了解豆腐的历史渊源、制作工艺等。
- 前往豆腐制作工艺体验馆,亲手制作豆腐,感受豆腐文化的魅力。
- 参观豆腐制作工坊,了解传统豆腐制作过程。
3. 第三天:游览淮南名胜古迹
- 早上游览八公山,欣赏山水风光,了解八公山与豆腐的渊源。
- 前往寿县古城,参观寿县古城墙、寿县博物馆等,感受寿县古城的历史底蕴。
- 参观寿县豆腐坊,了解寿县豆腐的制作工艺。
4. 第四天:体验豆腐美食
- 早上品尝淮南特色豆腐早餐,如豆腐脑、豆腐干等。
- 参观豆腐美食街,品尝各种豆腐美食,如豆腐炖肉、豆腐烧鱼等。
- 体验豆腐宴,感受豆腐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。
5. 第五天:结束旅程
- 根据返程时间,办理退房,前往机场或火车站。
二、注意事项
1举报 -
豆腐问世已有两千多年历史,它同世间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商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样,豆腐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,豆腐制品种类的逐步繁多,豆腐菜肴的日益丰富,豆腐品尝的方法和感受,豆腐的精神和品质,林林总总,构成了独特的“豆腐文化”。它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,是以豆腐为载体,以豆腐的独特品味、丰富营养、风格品质、蕴含哲理、历史渊源等为基础,由饮食渗透到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文化。
民间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豆腐故事,通俗朴实的豆腐歌谣,富有哲理的豆腐谚语与幽默风趣的豆腐歇后语,这些劳动人民的口头作品,是豆腐文化的源头。
宋、元、明、清咏豆腐题材的古体诗就有20余种,今人咏豆腐的旧体诗词和新诗也在百首以上。这些诗词追溯了豆腐的源头,凭吊了豆腐的发明人,描述了豆腐的制作工艺,赞美了豆腐的优美质地,解释了豆腐蕴含的哲理,内容极为丰富。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极喜食豆腐,在杭州做官时,经常亲自动手制作美味豆腐菜,“东坡豆腐”的雅号流传至今。曾有诗曰:“煮豆作乳脂为酥,高烧油烛斟蜜酒”。南宋爱国诗翁陆游的“浊酒聚邻曲,偶来非宿期。拭盘推连展,洗釜煮黎祁”。在诗中,把豆腐作为美味佳肴招待亲朋好友,展现出一幅农家乐的景象。
而元代郑允端《豆腐》一诗中“种豆南山下,霜风老荚鲜。磨砻流玉乳,蒸煮结清泉。色比土酥净,香逾石髓坚。味之有余美,五食勿与传。”从原料、豆腐的制作过程到成品都很齐全,极力赞美豆腐的色、香、味、美,并誉其为“五鼎食”。清代胡济苍的诗词“信知磨砺出精神,宵旰勤劳泄我真。最是清廉方正客,一生知己属贫人。”不写豆腐的软嫩味美,而写豆腐的藻雪精神,由磨砺而出,方正清廉,不流于世俗,赞美其风格高尚。
以豆腐为题材的散文,以宋代文学家杨万里《诚斋集》中《豆卢子柔传--豆腐》为最早,其文用拟人的手法把豆卢子的存在比作“豆腐身世”,色洁白粹美,味有古大羹玄酒之风,曾隐于滁山,以汉末出现,至后魏始有所闻,构思有趣。其次是元代的虞集的《豆腐三德颂》,颂扬了豆腐的食用和医用的作用。豆腐题材散文更常见报刊。他们从不同侧面、不同层次描写了豆腐文化的外延与内涵,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。小说是文学中的一大类别,以生活为原型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。豆腐也是其情节描述的对象。在我国古典小说名著《水浒传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儒林外史》和鲁迅小说《故乡》,传统戏剧《双推磨》,现代古装京剧《豆腐女》以及电影《白毛女》和《芙蓉镇》等作品中,都有对豆腐的描写或是以豆腐为内容的作品。仅以《儒林外史》和《红楼梦》两本巨著中涉及豆腐的描写就不下数十处。
豆腐的膳食文化基于豆腐自身的营养(高质量蛋白质,不含胆固醇)和官感(即无色、无味、无形)的两大特点,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,创造许多烹饪、品尝、描写、赞誉豆腐的膳食文化。关于豆腐菜的传说也很多。或讲其来历,或讲其特色,或讲其命名,同时又与各种各样的人物、故事交织在一起,大多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。每道豆腐菜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每道豆腐菜肴都有一种独特风味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就有豆腐菜肴千余道。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,故豆腐名菜更多。这些菜肴不仅制作精美,而且看起来赏心悦目,吃起来味美溢香,说起来更是各有典故。随着豆腐的走向世界,中国人吃了两千年的日常食品,如今已成为西方餐桌上的珍馐。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