柠檬创意家居
淮南:一个有故事、有味道的好地方
咱今天说的淮南,可不是随便一个小城。这地方啊,老辈人留下的东西多,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,玩的看的吃的,一样不缺。不信?咱慢慢说。
老辈人留下的那些事儿
淮南这地方,年纪可不小了。早到没皇帝的时候,就有人在这儿住了。那时候的人也简单,白天出去找吃的,晚上回家歇着,就这么一代代往下传。
后来到了汉朝,出了个叫刘安的淮南王,这人可有意思。他不爱打仗,就喜欢跟有学问的人聊天,聊着聊着还攒出了一本书,叫《淮南子》。听说那书里啥都有,天上的星星怎么转,地里的庄稼怎么长,都写得明明白白。
更逗的是,这刘安还搞出个大发明。他天天琢磨着炼长生不老药,药没炼成,倒把黄豆磨成了豆腐。你说巧不巧?就这一下,咱现在饭桌上才有了豆腐脑、麻婆豆腐这些好吃的。所以啊,到了淮南,吃豆腐都得觉得比别处香点。
再往后,三国那阵子,淮南成了打仗的地方。曹操和孙权的兵在这儿打了不少架,留下些老城墙。就说寿县那城墙,老厚了,风吹雨打这么多年,还好好站着,跟个老寿星似的,看着就踏实。
老百姓的日子有多乐呵
淮南人热情,是那种实实在在的热乎。你在街上问路,他能跟你说半天,不光告诉你往哪走,还能顺带说哪家的烧饼好吃,哪个公园凉快。等你谢他,他还会说“这有啥”,听着就亲切。
要说淮南人最爱显摆的本事,得数花鼓灯。这玩意儿是老辈人传下来的,表演起来可热闹了。男的女的穿得花里胡哨,拿着小鼓槌敲着,扭来扭去的,脸上表情夸张得很,能把人逗笑。有回我看见个老爷子,都六十多了,跳起来比小伙子还灵活,劈叉、转圈,啥都来,看得人直鼓掌。
除了跳的,淮南人还爱剪纸。一把小剪刀,在红纸上咔嚓咔嚓剪几下,就能剪出个老虎、鸳鸯啥的,看着跟活的一样。有次在集上见个老太太剪纸,剪个“年年有余”,那鱼的鳞片都一片一片的,细致得很。
玩的地方让你走不动道
八公山:爬着不累,看着舒心
八公山是淮南的招牌,名字就跟刘安有关,说他当年跟八个朋友在这儿炼丹。这山不高,爬着不累,山上树多,空气好得很,深吸一口,满鼻子都是树叶的味儿。
山上有老辈人的坟,像刘安的墓,就在松树林里,安安静静的。还有个廉颇墓,就是那个“负荆请罪”的老将。站在墓前想想,说不定当年这老爷子也在这山上溜达过呢。
现在好多本地人早上来爬山,老头老太太背着水,一边走一边唠嗑,说的都是“昨天的菜价”“孙子的成绩”,听着就像自个儿家的事儿。爬到山顶往下看,能看见远处的房子和庄稼地,风一吹,心里敞亮得很。
龙湖公园:遛弯、带娃都合适
不想爬山?那就去龙湖公园,这地方是淮南人的“后花园”。中间有个大湖,水清清的,能看见鱼在底下游。湖边种着柳树,春天的时候,柳条垂到水里,风一吹晃悠悠的,好看。
公园里啥人都有:老头们凑一块儿下棋,吵吵嚷嚷的,输了的拍大腿;老太太们跳广场舞,音乐放得 loud,动作不一定标准,但劲头足;小年轻们划船,在湖里慢慢漂;小孩们最忙,追鸽子、扔面包屑,跑得一头汗。
晚上更热闹,湖边的灯一亮,还有音乐喷泉。水柱跟着音乐忽高忽低,有时候像花一样炸开,配上彩色的光,好看得很。有次听见个小孩跟他妈说:“妈妈,水在跳舞呢!”他妈笑了:“对呀,欢迎咱们呢。”
吃的能把你馋哭
牛肉汤:一天的劲儿都从这儿来
淮南人早上就好这口。街边的汤馆,大清早就在冒热气,老板系着油围裙,忙得团团转。你说“来碗大碗的”,他就从锅里捞几片牛肉,切得薄薄的,抓把粉丝,往热汤里一烫,舀一勺牛骨汤,撒点葱花,再挖一勺红油,齐活。
这汤看着红,其实不咋辣,就是香,喝一口从嗓子暖到胃里。牛肉嫩,粉丝滑溜溜的,吸溜一下就进嘴。再配个刚出炉的烧饼,外酥里软,泡在汤里吃,那叫一个舒坦。有个本地朋友说,他小时候发烧,啥都不吃,就靠这碗汤,喝完出身汗,病就好一半。
豆腐:能做出花来
淮南的豆腐是真地道。最简单的家常豆腐,煎得黄黄的,跟青椒一炒,下饭得很,我能就着吃三碗米饭。
讲究点的有鲫鱼豆腐汤,鱼煎得黄黄的,煮出白汤,再放豆腐块,炖得稠稠的,撒点胡椒,鲜得很。早上喝碗豆腐脑,甜的加白糖,咸的加虾皮、榨菜,都好喝。
最厉害的是豆腐宴,一桌子菜全是豆腐做的。有切得跟头发丝一样细的豆腐丝,有炸得金黄金黄的豆腐丸子,还有做成红烧肉样子的豆腐,看着像肉,其实是豆腐做的,味道还真像那么回事。
说句实在话
淮南这地方,没那么多花哨的东西,但待着舒服。老城墙有故事,花鼓灯有乐子,牛肉汤暖心,豆腐地道。要是有空来转转,不用赶时间,跟街边大爷聊聊天,看场花鼓灯,喝碗牛肉汤,你就知道,这地方有多招人喜欢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