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夜盛君
淮南这座年轻城,四个老区在文革时集体改过名字这事儿今天又被翻出来,田家庵当年叫向阳,大通改成东风,谢家集变红卫,八公山叫红旗,最离谱的是田家庵的旧名向阳一直被不少外地人沿用到现在,甚至有人以为向阳才是本名,这反转够劲吧。
当年1966年8月口号一喊田家庵挂牌向阳,直到1972年8月才换回,可时间就这六年,偏偏留下最长尾巴—街头打车问去向阳师傅秒懂,问田家庵反而有人一愣,这错位感像极了演员被角色反客为主,区名成了梗,梗比正主火,这几年本地论坛天天见新人发帖问向阳在哪,底下老淮南人搬板凳吃瓜顺带科普,热闹得很。
搞笑的是官方地图早就不写向阳,商家招牌不敢写向阳,连区政府都没法管那张口闭口的民间嘴,微博上有人吐槽说导航搜不到向阳还以为定位坏了,还有评论打趣,田家庵像那种艺名被叫响后懒得纠正的歌手,乐队散了名字还在巡演,这比某些新人拼命改艺名却无人记得的要强,尴尬又好笑。
我倒觉得这事也提醒城市叙事别老端着,田家庵官方回归本名五十年,却始终没把故事讲清,空出了叙事空间,民间就会自己编,向阳两个字简单好记,带点旧时代暖色滤镜,一旦口口相传就黏住了,新媒体时代更是放大加速,官方想纠正吗,先学会抢话筒再说,否则改名的改名,喊名的照喊,永远两条平行线。
名字这种东西,说穿了就是认同感和情绪的存钱罐,向阳也好田家庵也罢,谁能让人张口就来谁就赢,你说这是不是挺出彩的。


